<內科專欄> 支氣管哮喘之論治 2009/08/28

概 說:

支氣管哮喘是由于外在或內在的過敏原或非過敏原等因素,引起的廣泛陣發性、可逆性呼吸道狹窄的疾病。其病理生理學的改變主要是因支氣管收縮、粘膜水腫及其 管內滯溜分泌物而致呼吸道可逆性阻塞。臨床上,表現為呼吸困難、哮鳴、咳嗽、咯痰等,嚴重病例若搶救不及或處理不當,可危及生命。支氣管哮喘在中醫屬於哮 證範疇。

臨床表現:

症狀:哮喘發作前常有先兆症狀如鼻癢、噴嚏、流涕、咳嗽、胸悶等。發作時病人突然呼吸困難并伴有哮鳴;緩解前咯出粘稠泡沫樣痰,隨即呼吸逐漸通暢,哮鳴停 止。亦有人以咳嗽為其主要或單一症狀。
?
體徵:常見端坐呼吸,呼吸頻數而費力,可有紫紺,大汗淋漓,胸部飽滿,叩診過清音,心濁音界縮小,濁音界降低,聽診兩肺呼吸音低,滿布乾性鑼音,常有哮鳴 音,發作後期或伴有感染者可聽到水泡音。

病因病機:

哮喘的發作多是內外因相結合為病。由氣、瘀、痰三者互為因果,而以氣郁、氣逆為重點,痰、瘀無氣不動,風火無氣不煽。哮喘既有邪實的一面,又有本虛的一 面,邪實方面,除六淫邪氣外,內生諸邪中以氣、痰、瘀、風、火為主,一邪獨盛或數邪相兼,本虛方面以五藏氣、血、陰、陽為綱,這多因先天稟賦不足而成,也 可能後天調養失宜,或因病所致,病位在肺而與五藏相關,其中尤以腎虛為本。

辨證論治:

以發作時治標實、平時治本虛為原則。由於痰濁是本病之宿根,故發作時以宣肺代痰為主,并根據證候寒熱之屬性,或宣肺散寒,或宣肺清熱,治本乃從肺、脾、腎 為主,并審察陰陽,或補益脾肺,或肺腎雙補,或三藏同補。對本虛標實之證,又當扶正祛邪并用。

發作期:

寒哮證:風寒外束,寒痰內伏。初起惡寒、發熱、頭痛、無汗、咳嗽、呼吸急促、喉中痰鳴有聲,胸膈滿悶如窒,痰少咯吐不爽,面色蒼白或青灰,背冷,口不渴, 或渴喜熱飲,舌苔白滑,?浮緊。宜溫肺散寒,化痰定哮。治用射干麻黃湯加減,組成為射干、麻黃、生薑、細辛、半夏、紫菀、款冬、五味子、大棗。
?
熱哮證:痰熱壅肺,肺氣上逆。發熱、頭痛、有汗,氣促胸高,喉中痰鳴如吼,胸高?脹,嗆咳陣作,咳痰色白或黃,粘濁稠厚,排吐不利,煩悶不安,面赤,口渴 喜飲,舌苔黃膩,質紅,?滑數。宜清熱宣肺,化痰定哮。治用定喘湯加減,組成為麻黃、黃芩、桑白皮、杏仁、半夏、款冬花、蘇子、白果、甘草。
?
陽氣暴脫證:哮喘發作嚴重,面青紫,汗出如油,神氣因倦,肉 筋愓,二便失禁,四肢厥冷,舌苔白滑,?微欲絕。宜回陽救逆。治用四逆湯加減,組成為附子、 乾薑、人參、蛤蚧、炙甘草。
?
寒熱錯雜型:兼有寒哮、熱哮臨床表現。宜寒哮與熱哮方合併加減。

緩解期:

肺氣虛證:肺氣不足,衛外不固。易感冒,時咳,自汗,畏風,舌質淡紅,苔薄白,細弱。宜補肺固衛;治用玉屏風散加味,組成為黃耆、白朮、防風、黨參、茯 苓、甘
草、桔梗、枳殼。

脾肺氣虛證:脾失運化、肺氣虛弱。咳嗽短氣,痰液清稀,面色?白,自汗畏風,食少,納呆,便溏,浮腫舌淡,有齒痕,苔白,?濡弱。宜健脾益氣;治用六君子 湯加味,其組成為黃耆、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半夏、桂枝、紫菀、白扁豆、甘草、款冬花。
?
肺腎兩虛證:肺腎兩虛,攝納無權。咳嗽短氣息促,動則更甚,吸氣不利,心慌,腦轉耳鳴,腰痠腿軟。偏陽虛者畏寒,肢冷,自汗,面色?白,舌胖,苔淡白,沉 細;偏陰虛者顴赤,煩熱,盜汗,舌質紅,少苔,?細數。宜肺腎雙補,助陽滋陰。治方陽虛者用金匱腎氣丸加味,其組成為附子、桂枝、熟地、澤瀉、山藥、山茱 萸、牡丹皮、茯苓、蛤蚧;陰虛者用七味都氣丸加味,其組成熟地、山藥、山茱萸、澤瀉、牡丹皮、茯苓、五味子、西洋參。

針灸治療:

發作期宜針肺俞、風門、大椎、列缺、尺澤、膈中。緩解期宜灸肺俞、氣海、腎俞、足三里、太淵、太溪。

參考書目:

1現代中醫內科手冊
2中西醫結合急難重證診治
珍仁堂中醫診所